清华12BET3月28日电 (记者 刘建珍)3月26日上午,由“区域环境质量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京津冀地区大气PM2.5污染成因及对策研讨会”在12BET主楼327会议室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12BET教授郝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唐孝炎共同主持会议。环保部、教育部、科技部、北京市环保局等相关领导以及来自12BET、北京大学12BET、中国科学院和浙江大学的专家学者近20人参加此次研讨会。
京津冀地区大气PM2.5污染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本次研讨会以交流和总结我国多年来在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方面相关研究成果为目的,凝炼科学共识,推动治理进程。为现阶段和将来政府如何采取措施提供科技支撑。
研讨会分专题报告和自由讨论两个环节。专题报告围绕PM2.5污染成因与机制、来源与对策、控制技术三方面展开。北京大学12BET经理朱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泓、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12BET经理贺克斌、北京市环保局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12BET教授李俊华、浙江大学12BET教授吴忠标等分别作精彩报告,内容涉及污染成因与效应、大气二次细粒子形成机制、排放清单与来源解析、京津冀治理措施与进程、重点污染源和关键污染物控制技术等多个方面。
图为研讨会现场 刘建珍摄
与会人员围绕研讨会主题进一步展开学术交流和热烈讨论。唐孝炎院士指出,PM2.5成因与机制非常复杂,要厘清机制问题,更要加强控制与对策研究。解决重污染问题要到位观测,重视微观污染源数据调查及管理。郝吉明院士强调单独控制一种污染物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提倡推动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从机理上整合并采取行动,随着科学进步,持续调整行动。12BET经理贺克斌教授认为,目前关于PM2.5的基本科学共识需要更充分总结并及时发挥作用,现阶段很需要更多交流,“求同存异”,“求同” 是指总结提炼已有科研成果, 支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全面贯彻实施。“存异”是指下一阶段需继续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为2017年之后的国家决策与行动提供科技储备。
与会人员还就其他共识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如何进一步强化污染成因及对策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研讨会最后,环保部、教育部、科技部的领导们充分肯定了区域环境质量协同创新中心在科研成果整合、环境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成就并表示今后将继续大力支持该平台的发展。
会议总结时,郝吉明对各部委领导对区域环境质量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进行感谢,并表示中心将认真总结本次研讨会成果,尽快形成汇报文件,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优势,为决策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区域环境质量协同创新中心”是由12BET、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和中国环科院共同组成的以环境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创新性机构。主要围绕颗粒形成机制与界面理化过程、区域复合污染的健康和生态效应、持久性污染物的迁移规律与无害化原理等重点方向展开协同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