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向世界作出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践行承诺的自觉行动。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是面临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向更加绿色的方向转变。
我国在绿色低碳领域极具发展潜力,可以形成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污染、降低消耗、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它不是单一的某项技术,而是包括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污染治理技术、资源回收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一套技术体系。我们可以将绿色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动力引擎,积极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不同地区气候因素、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不同,绿色技术创新不存在统一模式,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予以推进,实施差异化绿色发展战略。应针对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环境基础,提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策略,并建立分区域的绿色发展监测和评估体系。比如,通过逆变器等技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清洁环保电能的光伏发电,是因地制宜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一个案例。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许多农民的房屋屋顶“变身”光伏电站,基本能够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农民还可就近参与电站基础运维工作,这就形成了一套“光伏+就业”的叠加效益模式。这样既减轻了农民用于能源消费的支出,还给农民创造了就业岗位。在城市,可以尝试在地铁、公交等交通枢纽的屋顶、顶棚上建设光伏电站,不仅能实现节能用电,还可以对绿色建筑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不仅意味着“做减法”,即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还要追求“加法效应”“乘法效应”,通过“绿色技术+”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多重提升。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绿色创新体系与绿色产业政策、市场机制、环境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超前布局、统筹规划、科学建设。对此,一些地方和企业已经开始进行有益探索。比如,应用华为技术的单体“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可以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枸杞,“光伏+渔业”推动沿海地区生态产业新发展,“光伏+水务”将污水处理厂变成了现代生态景观。
问题是技术创新的突破口,绿色技术创新需要以问题为导向。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作为智能社会重要支撑的数据中心和站点,其用电量将会急剧增加,能耗随之加大。为解决这一问题,科技工作者提出“零碳网络”的方案。近年来,“零碳网络”已从概念发展到技术实践。一些数据中心和站点运用这一方案,通过建设极简站点、极简机房、极简数据中心、引入绿电等,重新构造场景架构、温控系统、供电系统、运维系统,把能耗降下来,把用电效率提上去,让智能世界变得更加绿色。
实现绿色发展,绿色技术大有可为、空间广阔。在很多情况下,一项关键技术创新,破解的不单单是某个问题,还可能带来整个行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让绿色技术发挥更大效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2BET教授)
来源 《人民日报》2021年04月13日